close

DSC01749.JPG 

 

暑假到了,教會的夏季學校、夏令營、品格營相繼開辦。青年學子經常是這些營會的主要人力資源,年輕人不僅在自己的教會服事,更組織「福音隊」到偏遠地區的教會服務。然而,這些「暑期短宣隊」或「福音隊」的事工,近年來遇到了新的挑戰,福音隊的動機為何,是為了隊員的宗教需求〈傳福音〉,或是真心關愛服務的對象?可能兩者皆有,但何者優先?是為了裝備青年人的服事能力,或為了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?或者是兩者的「相互建立」?布赫納所說:召命就是「你最深情的喜悅與世界最深切的需要交會之處」,這些動機和目的的挑戰和反思,可以提供福音隊事工一個更新變化的契機。

去年,筆者和一群青年人到蘭嶼和當地的長老教會合辦「快樂兒童營」,第一天,在小朋友的帶領下,我們邀請到同村50多位小朋友,第二天,台大圖書館系的學生也到該村辦活動,卻找不到兒童,只好到我們的營會發傳單;第三天,同村的另一個教會也開始他們的夏令營;於是三個營會瓜分整村的小朋友,這種營會競爭的現象逐漸在離島地區浮現。偏遠地區的特殊風土、人文背景固然吸引都會年青人,教會的「宣教使命」也是促成更多教會組成福音隊的原因。以「福音隊」為訓練青年人的媒介,結果卻變成人力資源氾濫、彼此競爭的情景。另一方面,原本接受關懷的偏遠教會雖然是「短宣事工」的顧客,卻有了選擇權;但卻少有機會參與營會的設計和發展主體性的文化和信仰課程。此外,小朋友與來來去去的大哥哥、大姐姐們,若沒有真誠愛的互動,是否會練就「表面應對」的功夫,而以「物質利益取向」做營會的選擇,也是值得關切的議題。

今年,筆者所服事的教會和市區的教會合作舉辦夏季學校,是「城鄉合作」的模式。營會主題:「主裡我們『熟』在一起」,目的讓老師、學生們共同學習、建立友誼與文化認同。由兩間教會共同設計,以參與者的需要(兒童優先)為主體,包含團體動力、生態探索、西拉雅人文、地理、聖經故事等課程。營會成為所有參與者學習、成長、服事的場合,以基督的愛和關懷為基石,營造一個上帝國臨在的共同體。不僅是兩間教會學習「合一」的規範,更是與社區其他信仰者對遇的階石。「福音隊」不再是「上對下」、「強對弱」、「有對無」、「內對外」的模式,而是在基督的呼召之下,共同來學習、建立上帝國的社區的過程。

「我們將所看見、所聽見的、傳給你們、使你們與我們相交、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」(約翰一書一:3

By 李孝忠牧師(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口埤教會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台南BCL社青團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