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河合隼雄是一位研究日本家暴問題專家。一個國中學生對自己的家人施暴,父母問他:「你這樣胡亂施暴,到底是為什麼?凡是你想要的東西,我們不是全買給你了嗎?」這位國中學生回答說:「但是,我們家沒有信仰呀!」
也許你的家有佛壇,天天手合唸經、也許你是基督徒,家裡客廳牆上掛十字架或「基督是我家之主」的匾額,這些都不能代表你的家有信仰。如果我們的宗教信仰只是神明保佑不生病,或病早日好起來、孩子順利考上好學校、得到好工作,這種信仰是以「自我為中心」,利益為中心。難怪弗洛德指宗教是鴉片,是人慾望的投射。例如,今天我們處於金融風暴,經濟蕭條,都以拼經濟為主,但比物質、經濟更重要的是人性的尊嚴與價值,只以物質來滿足心靈,這是對信仰的誤解。
我們說,「人生是苦海」,宗教試圖叫人脫離苦海,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」的問題也都沒解決,許多人還是生活在苦難的當中。信仰乃是一種力量給我們勝過苦難,耶穌說:「在世上,你們有苦難;但是你們要勇敢,我已經勝過了世界。」(約翰福音十六:33),生活不應是一種消極的態度,而是一種勇氣和超越。
通常我們都認為「健康就是福」,但聖經並沒有說「健康就是福」。有多少人仍受病痛的苦,病痛苦難並沒有打倒他們,而且帶給別人鼓勵與安慰。例如三浦綾子,她得了肺結核、脊椎慢性骨炎、紫斑症、帕金森氏症、但她說:「健康不是人生不能缺少的,因為人在失去健康後得到更多。」什麼時候我們遭遇不幸沒有人知道,但我們需要建立一種態度,三浦綾子說:「遭遇苦難對我而言是一種好事」。苦難與不幸通常都劃上等號,但實際上是不一樣的。
我們常為了沒有的東西埋怨,但卻忘記了為所擁有的感恩。三浦說:「許多好東西都是免費的」從光一直到風,大自然的所有一切都是創造者賜給我們的,我們常忽視了所享受的好東西。我們有信仰的人所要重視的不是外表的信仰,我們可以從禱告中來認識你的信仰的涵義與實質。
By 謝禧明牧師(台灣教會更新協會總幹事)
留言列表